今天是 #原族民族日,是紀念原住民族正名運動與轉型正義的國定紀念日。
「曾在火車停下的最後的溪口,
想像自己的靈魂真的來自山,
一根好看的漂流木,又或者
Sikawasay 的舌頭
我們的身世是說出來的
我們的親吻是愛出來的」
這是2011年作家吳明益詩句—《海是我們的路》,召喚著原住民族失聲的記憶。
我們腳踏的這塊土地上,有五千年人類文化史,最早的台灣人是南島語族,當時台灣人擁有研磨玉器的技術,透過太平洋,將玉器販賣給東南亞國家,也曾建立王國與豐富的文化。
南島語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的優秀血統,本次東京奧運,許多原住民族選手的優異表現吸引了世界目光,比方為台奪得銀牌的柔道選手楊勇緯,便是排灣族;曾於世大運奪得金牌的田徑好手楊俊瀚,亦是阿美族出身。
然而,台灣近400年來。自荷蘭人入台,有計畫將漢人移民引入,經歷日本、中國國民黨統治及中國移民湧入,原住民族經歷不同民族與政權的掠奪與歧視。至今,大眾對原住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僅相當有限,族人也無法在身分證上單獨使用自己的族名,國家的制度與法令,亦限縮了原住民族傳統領域。
台灣並非沒有文化的國家。會指控台灣沒有文化的,其實並未真正了解台灣這塊土地。
我始終認為,我們必須重新找回台灣真正的文化根基,這是國家正常化過程中,絕對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。
過去我在議會,持續關注台北市文化歷史教育、及北市原住民族 #語言推廣人員 不足的問題,也多次監督原民會舉辦的「#娜魯灣文化節」、要求加強文化推廣的規劃與深度,並建請民政局與原民會合作,建立深耕在地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。
希望未來的原住民族日,身在台灣的每一個份子,都能團結起來,反省過去長時間以來被扭曲的歷史,持續為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努力。同時,我希望台灣的國家未來,應效法紐西蘭重視原住民族共治,不管移民族群來自哪裡,都應以台灣這塊土地為本,全民一起認識和學習南島語族的文化、語言、神話故事,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歷史與國家認同。
----
#大安 #文山 #林穎孟
問政報告 https://yingmeng.pros.is/report2020fw
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://forms.gle/pG7YjamwHcN1735d7